



国外装备

大清北洋海军平远舰
产品编号:KB14005
模型种类:世界战舰
模型比例:1/144
模型种类:世界战舰
模型比例:1/144
本舰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靠前艘钢甲军舰,也是东亚国家创制的靠前艘这类军舰。1885年中法战争后,船政大臣裴荫森鉴于马江之战战败的教训,决心创制装甲军舰增强海上力量,经慈禧太后懿旨批准建造。本舰以法国海军的“黄泉”级装甲炮舰为参考母型,根据中国沿海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改良,舰体为全钢结构,在水线带等部位敷设钢制装甲,所用的钢料采购自法国科鲁索铁工厂(Creusot Works)。
本舰于1886年12月7日在船政开工,建造编号29,船政工程师魏瀚、郑清濂、吴德章负责舰体设计和总体监造,陈兆翱、李寿田、杨廉臣负责动力系统设计和监造,1888年1月29日下水,1890年调入北洋海军。本舰在船政原名“龙威”,后北洋大臣李鸿章拟改名“驭远”,旋因与南洋水师军舰重名,又换用船政“平远”号风帆训练舰的舰名,改名“平远”。
由于编入北洋海军的时间较晚,本舰在北洋海军未获得编制,军饷从海军衙门拨付,公费杂费从北洋海军其他在编军舰的经费中匀摊,舰长为李和。本舰编入北洋海军后,曾在旅顺船坞进行了改造,耳台位置以及武备配置等发生重要变化。甲午战争中,本舰先后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保卫战,曾在黄海海战取得击伤日军“松岛”“严岛”“西京丸”的战绩。
1895年北洋海军战败后,本舰在刘公岛被日军俘虏,编入日本海军,仍然沿用“平远”舰名。1896年被定为警备练习舰,1898年改为一等炮舰,1904年在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序列参加日俄战争,在旅顺沿海实施对俄军的封锁行动,当年9月18日在旅顺鸠湾附近海域除俄军水雷爆炸沉没,1905年5月2日从日军除籍。
